內容來自sina新聞

開發商"小刀割肉" 業主難防 收樓環節多註意

收樓時要註意多種細節。(圖文無關)

雖然3·15消費者權益日已經過去,但關於消費維權的話題卻永不過時,尤其是在涉及民生的房產領域。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房產維權已從多年前的虛假宣傳,轉移到後端的收樓環節,尤其是精裝房的收樓。這些問題雖然並不復雜,但卻非常繁雜,一旦前期沒有協商好,便給後期收樓埋下各種隱患。

案例一:

未正式收樓就要交物業費

市民謝先生買瞭桂城季華東路一個大型社區一套96平方米的精裝房,本來去年9月30日就可以收樓的,但因為次臥的一面墻開裂,主臥、客廳、廚房、陽臺等多個地方的裝修都存在問題,他沒有收樓。其間叫地產商修瞭好幾次,地產商最初是讓承包商來管,承包商的負責人後來離職,還讓謝先生往後不要再聯系他,謝先生聯系開發商返修辦沒有回復。房子修好還是沒修好,返修辦也沒有告訴他們。到瞭今年,謝先生一傢想搬進去,3月份剛剛收瞭樓,但物管稱物管費要從去年10

月1日起收。

解決方案:

可以起訴房產商

記者調查發現,很多市民都遇到過這類問題。開發商往往要求收樓第一次看房時,就交物業費。

從事20多年物管工作的何先生告訴記者,物業是按合同辦事,要求是合理的。

市民在收樓時,其實在履行兩份合同,一份是與開汽車貸款信貸融資任何問題免費諮詢發商約定的收樓合同,一份是物業合同。如果開發商的房產質量的確有很大問題,可以拍照、錄音、錄像取證,起訴開發商,要求賠償。

案例二:

說好的名牌不見瞭

市民阿華在南莊港宏世傢買瞭房子,收樓時發現開發商承諾的“高級木質門”、“復合木地板”都不見瞭。隨後,阿華等業主將這件事反映給媒體,引起廣泛關註。今年年初,港宏世傢舉行新聞發佈會,地板供應商大自然、木門供應商三水西南街嘉威門制品廠,分別派代表出示產品質量檢測報告,聲稱這批產品符合檢測標準。“我們不是質疑產品不合格,是質疑產品與開發商承諾給我們的檔次不符。”眾多業主表示。

隨著精裝房增多,很多市民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開發商承諾的品牌,收樓時發現不見,或者樣板間的該品牌高端系列,收樓時換成瞭同一品牌的低端產品,讓人防不勝防。

解決方案:

把品牌、型號寫清楚

歐派佛山總代理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精裝房配置各種名牌傢居產品,是開發商吸引客戶的一大法寶。有些開發商宣傳是某些品牌,但隻使用這些品牌的低端產品,消費者如果沒有看清楚,就很容易被蒙。

面對這種問題,建議在購房時,就將各種產品的品牌、型號註明清楚,一旦貨不對板,也好維權。同時,可留下樓盤的宣傳資料,銷售人員的推介錄音、錄像等,方助學貸款率利試算表便日後維權。維權時最好聯合其他業主,勝算更大。

文/廣州日報曾艷珠

圖/廣州日報何波



新聞來源http://fs.house.sina.com.cn/news/2015-03-20/09025984488947693440109.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yri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